近日,秦皇島日報社小記者和青龍隔河頭小學的學生代表共45人來到角山,他們一起爬長城、做游戲、學知識,宣誓做小小長城保護員。
從秦皇島境內的長城分布到角山長城的險峻,從古代長城的修建到現代長城的保護,從與長城有關的歷史故事到長城的軍事作用,來自區旅游和文化廣電局黨組副書記、山海關長城學會會長郭穎的講述讓長城變成了有生命、有溫度、能交流的時空老人,仿佛每一塊磚都在講述曾經的故事。為了提高孩子們對長城保護工作的認識,山海關長城志愿保護隊員張鵬給大家分享了長城保護的意義和作用。
隔河頭小學的孩子們以青磚為臺,蜿蜒的城墻為背景,表演了手勢舞《萬疆》。小記者劉恩熙為長城創作了書法和繪畫作品,還給隔河頭小學的小伙伴們帶來了禮物。
據了解,山海關區的長城保護工作一直居于國家前列,曾開創多項先河。1952年我國的第一次長城修繕就在第一關;山海關區第一個建立了地方的長城保護組織——中國長城研究會,第一個啟用社會捐款修繕長城,第一個建立了長城保護員制度;7月1日成立的長城保護法庭也是國家首創。1952年至今,山海關共進行了78次長城修繕,投資8.8億用于長城保護,有效保護了從老龍頭到角山的長城的完整性,這也是山海關能夠成為國家長城文化公園示范段的基礎保障。目前,山海關的長城保護工作已經“升級到2.0版”,保護員隊伍越來越年輕化,利用網絡、無人機等現代工具進行巡察保護,形成了高科技、立體化的高效管理網絡。弘揚了長城保護精神,傳承了愛我中華情懷。